吉利汽车(00175.HK)周三披露中期业绩。其上半年在国内市场销售同比下滑9%的情况下,销售汽车22.24万台,较上年同期增长4%,实现营业收入111.8亿元,同比增长6%,实现净利润10.2亿元,同比增长9%,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为数不多实现销量、盈利双飘红的企业。然而中期业绩报告中显示的,上半年吉利汽车获得政府补助收入6.34亿元,占到净利润的62.2%,受到不少投资者关注,尽管吉利汽车财务副总裁李东辉解释强调指出,上半年6.2亿元政府补贴有近90%是与经营相关项目,如政府对公司研发技术支持、税收及就业回馈等,但仍有些人认为,为什么象吉利这样的企业能获得如此多的政府补贴?是一种政府特别的慷慨还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?
其实对一些企业实施政府补贴在我国已是一种常态现象,据不完全统计,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报告中,至今就有60多家公司称收到政府形式多样的补贴或补助,并将其划入上半年的营业外收入,计入公司上半年损益中,从行业来看,电子、化工、信息服务、机械设备、汽车行业等是收到政府补贴规模较大的行业。
有关行业专家指出,政府补助主要是政府向企业转移的货币性资产,可分为三大类:无偿的财政拨款,包括一些奖励性质的补贴、税收返还和财政贴息等。这些补贴显示政府对企业投资发展的一种方向性引导,应该看到,近两年来,电子信息、高端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业、新能源、节能减排等项目成为各地政府补贴的重点,特别是创新技术和工程更是成为政府强力支持的对象。当然这种补贴主要还是要看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贡献度,从某种意义上讲,是对企业贡献的一种回馈和肯定,并非是对困难企业的补助,目前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农业部和科技部等中央部门均设有专项资金,各级政府根据其具体情况,也都出台若干规定,就对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项目实施激励,这些都属于政府补贴范畴。
专家指出,上市公司中显示的“政府补贴”应该说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常态业绩表示,只要符合条件,企业获取补贴都是很正常的,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,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进程当中,很多企业承担着重点工程项目,有技改项目,有惠民项目。政府在这方面给予补贴,是既定的政策,也是一直延续下来的。能够获得政府补贴,说明这家企业或项目在行业、在地方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,表明了企业所拥有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。这次吉利所获得的政府补贴中有90%是与经营相关的项目,说明这些补贴用于其汽车核心业务,是对企业长久发展的一种支持,而且只要企业照目前这样的势头发展经营下去,这些补贴就应该不会断档。而当这些补贴反应到产品和市场竞争力的时候,又将促进企业的主体盈利能力将大幅度加强,这对提升投资者的趋利水平,应该是个利好的信息。